不管是《破产姐妹》里的cupcake,
还是我们小时候自己做的小东西,
手工的东西,总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
那种“用心的人情味”。
编辑三部高伟
用“匠心”雕琢生活
让我们一起聆听他手工造鞋的故事
皮艺里的慢生活
多年前,我在王小波的书里读到这样一句话: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,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。
多年以后,我才逐渐领悟,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只有社会性的一面,还要拥有诗意的一面。
这份诗意,是不为人所知、属于自己的世界。也许是登上山巅的豪迈,也许是潜入海底的空灵,亦或许是花草间的芬芳,再或者只是亲手制作一个物件后的满足。
因为是手造,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唯一性,每样东西都拥有作者给它灌输的独特气质,这也是手工皮具令我着迷的地方。
人类走出丛林,便以皮为衣,以木为屋。我想对这两种物品的喜爱应该是深深印刻在人类内心的吧。
早期的爱尔兰农民为了使泥泞的鞋子快速变干,就在鞋子上钻孔,后来演变成花纹,在英格兰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起来,变成了今天的布洛克德比鞋。
如何手工制作一双传统欧洲风格的布洛克德比鞋?
首先根据设计稿在鞋楦上画出鞋子样式,作为制作版型的依据。设计稿是否精确决定了成鞋的整体美观程度,这尤为重要,一定要保证线条流畅优美,各部分比例协调。
在鞋楦上贴上美纹纸,按照鞋子样式分块切割,并把它们贴到硬卡纸上切割出原始版型。就像是三维制作里的UV展平过程,简单说就是把立体变为平面的过程。
把皮料分块切割好后,就可以进入组装过程了。在传统制鞋过程中,鞋子的不同部分需要选用不同的皮料来制作,比如鞋头需要较硬的皮料定型;鞋舌要选择较薄而柔软的皮料;鞋中皮要选相对软的皮,走路时才能更加合脚,如果皮料太硬的话会造成不适,相对软的皮料更有延展性,走路更舒适。
裁剪好的皮料,需要先上一层油,这样可以使皮料更软,便于操作。然后,把皮料按着里皮外皮的层叠关系进行组装。里皮一般选择猪皮制作,因为猪皮相比牛皮更加柔软,且透气性强,更贴合皮肤。
组装后,已经有了大致的鞋样。然后再把缝合好的皮料绷到鞋楦上。这个过程和做鼓面绷皮有异曲同工之处,把皮料紧绷贴合在鞋楦上,然后用钉子固定。
之后就是逢沿条和鞋底了,先把一根皮条缝到鞋边上,再缝合鞋底和边条。一切完成后,给鞋子装上鞋跟,一只“完整”的鞋子便完成了。
但是工序进行到这里还没有结束!鞋子的后期处理部分绝不能忽视!
打磨抛光鞋底边缘、鞋面上光等直接决定了成品鞋的最终效果,非常重要!
一双布洛克德比鞋的手工制作过程就是这样了。对我来说,制作手工皮具不仅仅是一种爱好,更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。
通过手作,我找到了自己内心的一份宁静,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,希望它也能带给你同样的美好。
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爱手工皮具,欢迎加我的微信,共同交流:spike001
编辑 | 虞玮晗